安徽念好“六字诀” 扎实推进春耕生产
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农业部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强化政策扶持,聚焦重点发力,扎实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生产,全力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一)着眼于“领”,强化工作部署安排。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粮食生产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并对各市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省农委迅速行动,加力力度,强化措施,及早下发《关于切实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和《2017年安徽省种植业工作要点》,部署安排春季田管、春耕备耕及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近期,将组织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开展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专题检查等活动,进一步落实春季农业生产各项措施。
(二)着眼于“调”,强化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重点压减部分低产低效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完成50万亩水稻调减任务。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适度调减籽粒玉米,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甜糯玉米等,构建粮经饲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推进种地养地结合,建立耕地轮作制度,大力发展“粮食+绿肥”、“粮食+豆类”等生态友好型生产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自主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三)着眼于“质”,强化优质专用粮生产。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样化趋势,组织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工程,继续发展品牌粮食和专用粮食生产,优先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优质稻米、高蛋白大豆等产品。积极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等产品。加快发展茶叶、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作物。积极推进农旅结合,因地制宜发展茶园体验、油菜观光、水果采摘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
(四)着眼于“绿”,强化农业绿色生产。继续组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深入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力争今年全省肥料、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38%、40%,均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大力开展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模式。组织实施秸秆利用提升民生工程,优化秸秆“五化”利用结构,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
(五)着眼于“谋”,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加大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力度,调整省级粮食生产8000万元专项使用方向,重点用于种植业提质增效。近期重点落实好小麦赤霉病防控、绿色模式攻关、专用品牌粮食试点等项目。2018年度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农作物病虫害)补助资金全部提前下拨到位,已进入招标采购程序,有条件的地方还拿出配套资金,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在促进稳粮增收中的激励效应和杠杆撬动作用。
(六)着眼于“实”,强化科技指导服务。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预警,组织专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截至3月20日,全省出动包村联户农技人员12360人,举办培训班1400多期,培训农民120多万人次。由于管理措施到位,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全省小麦返青一二类苗比例比冬前提高了14.1个百分点。此外,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切实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安全。
(农情信息处供稿)